畢業(yè)生陷就業(yè)困境 中國放緩高校擴招
新聞本身:2006年5月,國務院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表明了一種態(tài)度:適當控制招生增長幅度,相對穩(wěn)定招生規(guī)模,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轟轟烈烈進行了七年的高校擴招運動終于在今年放緩了腳步。據悉,2005年,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院校就表達了2006年招生規(guī)模將與2005年持平,不再擴招的意向。
新聞外延:國家此項態(tài)度一出,教育界人士普遍叫好,認為也只有這樣,中國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健康軌道。幾年前,我們就看到過那篇由葉圣陶的名作《多收了三五斗》改篇的《多招了三五成》求職篇,也曾以此自嘲,但而今,我們當哥哥姐姐的,可以為再進大學的弟弟妹妹們松一口氣了。確實,“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狀況,發(fā)生任何具體事情上都是不合適的。
教育部調整高校評估標準 教授不授課要摘帽子
新聞本身:2006年11月初,教育部下發(fā)調整說明,對部分重點建設高等學校(教育部批準設置研究生院的普通高校)評估指標進行調整,完善2004年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即,評估標準定為A級“≥45%”。舉例說明:高校95%以上的本科專業(yè)課必須由教授或副教授講授。此舉將有利于對目前師資管理,教授要拿出相當精力來教授基礎課,一定時間不上講臺就“摘帽子”。新標準中評估結論只分為“通過”和“暫緩通過”兩種。其中“通過”的標準與《評估方案》的優(yōu)秀標準一致,以“優(yōu)秀”等級向社會公布;達不到《評估方案》“優(yōu)秀”標準的為“暫緩通過”,學校須經一年整改后申請復評,如仍未通過,按實際達到等級標準向社會公布。
新聞外延:每年一到“評估時段”,一些處于“評估”之列的大學領導層人人自危。對教師,整日開會研究應對策略;對學生,加強日常要求。而最典型的,就是“評估”期間,不準學生隨意外出。只希望著:即使沒有這些“勞什子評估”,這些大學的相關負責也能如此盡責。
211院校、獨立學院和民辦院校不再招收專升本
新聞本身:2006年2月16日,教育部官方網站轉發(fā)了教育部和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的《關于編報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學校分專業(yè)招生計劃的通知》。通知表示,從2006年開始,專升本的招生計劃由10%減為5%,并納入國家下達的普通本科總規(guī)模內。兩部委稱此舉是為了保證本科院校各項辦學條件得以改善。
新聞外延:這一通知出臺,事實上,改善本科院校各項辦學條件之余,也將阻斷幾十萬想繼續(xù)深造人群的道路?;蛘咧苯诱f,就是讓一些專科生在入學之初就有的擔憂更加雪上加霜。當下用人單位,除了要求工作經驗,最基本的也是要求畢業(yè)生為本科學歷。事實上,從整體基數上分析,大學畢業(yè)真正繼續(xù)讀研的,還只占全部畢業(yè)生的一小部分。同時,有數據顯示,2006年,??粕哉即髮W畢業(yè)生總人數的7%左右。對于這部分人群,恐怕只有另想辦法增加自身砝碼。比如邊就業(yè)邊考研,或者自覺流向低端職位。
香港高校大舉爭搶優(yōu)秀生源 北大清華陷入“二流”漩渦
2006年,隨著香港大學在內地大規(guī)模的擴大招生,北大清華的龍頭地位終于受到動搖,被媒體喻為掃為“二流大學”。舉例說明:為了網羅成都女孩李卿曦,香港科技大學拋出了39萬港元的全額獎學金。而一些高考狀元,甚至舍北大、清華,最終選擇了香港一些大學。2006年這一現象一出現,有人開始擔心這將會是對國內高校的一次嚴重的沖擊,對高校的品牌,對優(yōu)質生源的“掠奪”。
新聞外延:很久很久以前,北大清華依托國內的資助,獲得了讓其他高校望塵莫及的硬件設備,但是,近年來看到,這些高校在人文精神、學科建設、隊伍素培養(yǎng)等方面卻是始終停步不前。敏感的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因之開始另做打算。再加之,與北大、清華相比,在香港的絕大部分大學里畢業(yè)后,辦出國的手續(xù)容易很多;再加之,香港那些大學,顯然更注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時地在許多方面做到了與西方大學同步。其實想想,這也是好事——有危機意識才有進步嘛!
西安歐亞學院就業(yè)率造假事件拷問高校誠信
新聞本身:西安歐亞學院在陜西,甚至在中國民辦院校中都赫赫有名,百分之九十幾的超高就業(yè)率更讓眾多學子慕名前往,然而據2006年8月9日的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調查顯示,該校為提高就業(yè)率,有逼學生簽假就業(yè)協(xié)議的嫌疑。也據該節(jié)目調查顯示,該校曾對外宣傳的96.26%的就業(yè)率,有可能只是20%,數據一出,輿論嘩然。
新聞外延:高校就業(yè)率是衡量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標準之一,也是高校獲得口碑和學子樂于求學的根本依據。然而,高就業(yè)率編造虛高就業(yè)率的做法,不僅給學生、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還可能誤導國家的政策制定??磥碓谠u價一個學校辦學能力的時候,考生在填報志愿、選擇學校的時候,要看的不僅僅是就業(yè)率,還要看是否誠實守信。西安歐亞學院可能并不是個案,在許多高校,同樣可能存在這個問題。
西安郵電學院向336名成績差學生發(fā)出勸退令
新聞本身:2006年10月8日,西安郵電學院校區(qū)食堂前,一則《通知》吸引了大批學生駐足。因為考試成績差,學年學分沒修夠,336名學生經學校初步審定被作出退學處理。10月10日,最終確定的學生將面臨兩種選擇:或者退學回家,或者繳清退學試讀培養(yǎng)費,降級試讀一年。
新聞外延:“沒想到這么嚴!”許多同學看完這紙勸退令,紛紛吐舌頭。該校這項嚴厲處罰,甚至于當年轟動一時的“燕山大學勸退百余名學子”事件。“我平時在班上也不是最差的,就是這次有幾門考試沒好好準備!”該校一名受處分的同學懊悔不已,但為時已晚。平時干嘛去了?相對于西方高校對學生學習成績要求的嚴格,這么多年來,中國高校太有人情味兒了!要一直相信一點:真正能對我們負責的,從來都只是我們自己。
126名博士參考北京公務員
新聞本身:2007年公務員報名工作已于日前結束,人事部的統(tǒng)計顯示,2006年無論是報考總人數還是報考比例,都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此次公務員招考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高學歷”,許多職位“博士”報考人數占一半以上。有人這樣形容,報考某國家機關的公務員考試隊伍中“博士生一走廊,碩士生一禮堂,本科生一操場”。
新聞外延:自2003年“廣州10名博士爭考考公務員”新聞出現以來,近幾年高學歷青年報考公務員越發(fā)成為熱潮。如此之多博士爭考公務員為什么?不懂行的人會說,公務員收入并不高,考公務員是盲目跟風——但這不是事實。在中國現階段,工資常常不是收入的主體,獎金、灰色收入、福利待遇等等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加上出國培訓、晉升等方面的好處,才使得公務員成了香餑餑。還記得2006年網上熱傳的一個名為《一個上海公務員MM的收入表》的貼子么?那可憐的基本工資之外,門類眾多的待遇才最惹火!此時,只想問一句:誰都期望自己過上更充盈的物質生活,但那非要以拋下從小到大,曾經的夢想為代價么?
百余新生家長露宿清華 學子難過家長高興
新聞本身:2006年8月19日凌晨4點23分,一個網名叫大胃李的學生在水木清華的BBS上貼出一篇題為《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文章。作者在帖中展示了6幅關于學生家長睡在清華大學紫荊公寓前足球場上及周圍門廊走道上的圖片。貼子發(fā)出之后,眾多同學跟貼,貼子本身,也被各大媒體轉載,一時引起社會熱論。
新聞外延:幾百人露宿操場,這真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壯觀場面。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愛,恐怕是地球上最令人動容的愛——雖然這種愛有時等同于“溺愛”。不同的人,對這一新聞持不同意見。有的人說家長露宿是“昂貴教育”之痛,有的人稱這給中國學生發(fā)出了“及早自立自強”的警示信號,有的人還說,“這不全怪清華”——是的,這種情況的產生有諸多因素,不由一方造成。但于我們,那一晚,關心的肯定是最小角度的問題:我們的父母會不會被凍感冒?如果你忽略了這一點,那父母們那樂得其所的苦,就白受了。
大一新生紛紛開始博客新生活
新聞本身:據權威門戶網站調查顯示:2006年,開辦博客的人中,大學生占到了8%;再細化,大學生博客中大一新生占到了15%。汕頭大學新聞傳播學講師趙培民的研究表明:大一新生之所以熱衷于開辦博客,原因主要在三方面:一,開博客成為潮流,不希望自己落伍;二,可以在上面宣泄對大學生活的不滿;三,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屬于自己的人脈資源。
新聞外延:大學生能因勢而動地尋找自我表達空間,新的交流渠道,是很令人欣喜的事情。從2004年“博客中國”網站的積極推廣開始,中國“博客”的數量以幾何程度遞增。2005年年底,幾大門戶網站紛紛推出博客頻道,主打名人和“草根”兩張牌,直至2006年初,“博客”大潮在中國已成席卷之勢??赡芨啻髮W生至今還不明白博客對自己來說真正意味著什么,但二三年后,他們終將明白這將是自我宣傳的重要平臺。
5成大一新生提前備戰(zhàn)考研
新聞本身:2006年10月19日,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完成了一份對全校300名新生的心理調查,發(fā)現約七成新生已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比較明確的規(guī)劃,54%的學生已經定下考研的目標。此次調查的主要執(zhí)行人,華東師范大為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表示,這一現象一方面可能因為就業(yè)壓力比較大,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新生剛進校雄心勃勃,也許到過了一兩年確定發(fā)展方向后會調整自己的規(guī)劃。
新聞外延:是的,我們剛上大學時都雄心勃勃??墒昵埃?,5年前,我們的雄心其實也沒放在考研上——考研又為了什么?還不是就業(yè)壓力所致。在這一點上,以我們感同身受的標準來衡量,上面新聞調查的數據是可靠的。他們那樣做了,那么我們呢?還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