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訪談: 英中戲劇交流之旅
英國有深厚的戲劇傳統(tǒng),也有一批在這個領域頂尖的高校,吸引眾多華人學生前來深造的同時,兩國大學在戲劇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中國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古月剛剛隨團來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旗下的溫布爾登藝術學院(Wimbledon College of Arts)訪問交流近一個月的時間。
古月曾經在今年8月帶領一批中戲表演系學生在愛丁堡邊緣藝術節(jié)演出中國經典劇目《日出》、《家》、《阮玲玉》片段,受到一定關注。
她在接受我專訪時談到此次來英國的目的、具體內容以及心得體會。
子川:您這次隨中央戲劇學院教師代表團來英國主要做些什么?
古月:我們主要來做學術交流,觀摩溫布爾登藝術學院的教學,學校還為我們安排了很多看戲的機會。
子川:此類項目經常有嗎?
古月:我們學校有一些這種面向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每年會派出一部分人到世界各地的戲劇院校展開交流和學習活動。
去年也是到溫布爾登藝術學院,來了10位老師。今年我們這個團來了13人,分別來自表演系、戲文系、舞美系、影視藝術系等院系。
子川:倫敦藝術大學旗下有好幾家學院,為什么選擇這一家?
古月:溫布爾登學院參加過我們學校組織的國際戲劇節(jié)活動,因此建立了一些聯(lián)系。這個學校在中國的宣傳以及與我們的交流比較頻繁,人也比較熱情。
而且該校的舞美專業(yè)跟我們也有相關。我們這次訪問英國期間,這家學校的院長和幾位老師正在中戲參加國際舞美節(jié)的活動。
子川:這種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有什么意義?
古月:我覺得這種活動非常好。我們看到了英國的戲劇學院怎么運作、教學方法跟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哪些異同以及可以借鑒的地方。
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點是,這邊的戲劇教學比較靈活自由,學生自主學習可選擇的度非常大—很多科目都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好自己的方向之后,老師再重點根據每個人喜歡的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靈活度很大。
我們這次剛好趕上新學期開學,看到他們如何把所有的學生組織到一起,老師先帶領學生熟悉環(huán)境,參加一些活動,再開始細致地進行教學,非常有意思,收獲很大。
同時,我們這次在英國將近一個月,一共看了20多部戲,收獲非常大。這些戲有的是對方學校為我們安排的,也有我們自己買票去看的,包括音樂劇,話劇,木偶劇等等。
子川: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戲?
古月:最喜歡的是《舞動人生》(Billy Elliot),喜劇中最喜歡《摩門經》(Book of Mormon)和《三十九級臺階》(The 39 Steps)。
我看《舞動人生》時,意識到自己落淚的時候已經是淚流滿面了??吹接嗽?980年代衰落的艱難情況下還在支持小孩子發(fā)展藝術天賦,那種對天才的保護令我深受感動。
子川:最近幾年英中之間戲劇領域的交流越來越多,在倫敦西區(qū)常演不衰的音樂劇《貓》(Cats)和《媽媽咪呀》(Mamma Mia)的中文版已經在中國演過,英國名劇《戰(zhàn)馬》(War Horse)中文版也將于明年上演。兩國戲劇在哪些方面可以互相學習?
古月:我這次來英國有一個特別大的感觸,就是在這里看戲非常被觀眾感動。這里已經建立了看戲的傳統(tǒng)和習慣,劇場的整體氛圍都非常好。
比如,如果有觀眾不小心發(fā)出很小的聲音馬上就會有其他觀眾善意地提醒。這些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西方的一些戲在國外演的時候有很大商演效益的,但在中國可能會比較難。我覺得對觀眾的培養(yǎng)是個問題—如何能把觀眾吸引到劇場看戲,讓他們喜歡上戲劇,并使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子川:除了幾大一線城市,戲劇對廣大中國觀眾來說仍然不夠普及。
古月:對,還是了解得少,中國觀眾的觀劇習慣還遠遠沒有養(yǎng)成。這需要時間來培養(yǎng),要讓他們更多地去了解。我們學校也一直都在這方面努力。
子川: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中戲畢業(yè)生來英國深造?
古月:對,有很多。我們這次來英國,團里的老師就經常被在這里的學生接待,大家覺得能在異鄉(xiāng)再聚特別開心。
子川:來這邊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戲劇未來發(fā)展還是很光明的?
古月:絕對是這樣?,F(xiàn)在來看,我們需要向英國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包括制作、表演、導演等很多領域。這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國門的進一步開放,文化交流進一步增多,我相信在未來戲劇這個領域肯定會繁榮起來。
(責編: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