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建議在高校設立文言文等級考試
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彭國鈞日前就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提出建議:在中國大中學校教育中設立文言文等級考試。
彭國鈞教授今年七十八歲,早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研究生部,從事語言學研究和教學五十余年,是中國語言學會終身會員,著有《語言文集》等。他說,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和主要載體,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精妙絕倫的、涵蓋各個領域的文言文。而且,文言文在漢語表述與思想表達上,充分承載了漢文明的風格。只有掌握文言文的物理結構,才會精確地理解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對新漢語的構造也才會有“法”可依。事實證明,深厚扎實的傳統(tǒng)文化功底是從事一切文化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的基礎,凡有成就的新老專家、學者大都得力于此。
他說,“反對文言,提倡白話!”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最響亮的口號,廢除文言文作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書面交際用語,在全民中推廣白話,功不可沒。但是在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人們發(fā)現(xiàn),“反對文言”不僅令文言文教學長期處于“雞肋”的尷尬境地,而且對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他強調說,在學校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這不是復古,也不是趕時髦,而是學習和普及傳統(tǒng)文化的救急措施。
彭國鈞還對當前中國語言文字中出現(xiàn)的若干現(xiàn)象表示極大的憂慮。例如“粉絲”、“菜鳥”、“稀飯”等,就是不倫不類的東西。一個新詞是否能夠進入民族語言,要看這個詞是否符合該民族語言的“DNA”。一個生造詞匯要符合社會的約定俗成和民族語言的規(guī)律,新詞在語言中的生根也還需要時間的篩選。
(來源:新華網(wǎng)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