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曼徹斯特之聲
[ 2007-08-30 19:59 ]
倘若不是Happy Monday和The Fall兩支樂隊在曼徹斯特國際藝術(shù)節(jié)亮相,重新勾起了人們關(guān)于曼徹斯特之聲的美好回憶,我們大概都已經(jīng)淡忘了曼徹斯特這座城市跟音樂的一切關(guān)系——魯尼和C?羅納爾多才是這座城市如今的標(biāo)簽,唯一跟音樂有關(guān)的,怕也只是曼徹斯特城隊的鐵桿球迷、浪蕩子Liam Gallagher沉迷于與球星打架(比如在酒吧門口和加斯科因大打出手)和制造大量惡毒的新聞(比如企圖把馬爾蒂尼騙到曼城踢球)。
時光倒退二十幾年,英國足球還是利物浦隊的天下,弗格森爵士還沒有買到馬克?修思、更不要說吉格斯和貝克漢姆;而Joy Division踩著陰郁癲狂的舞步帶來了“后朋克”音樂與一種全新的美學(xué)標(biāo)準(zhǔn)、Happy Monday一舉奠定了接下來二十年里英國俱樂部文化的基調(diào)、Ian Brown和他的Stone Roses定義了Brit-Pop、The Smith樂隊則以一張駭人聽聞的《The Queen Is Dead》成為了以后二十年里英倫樂手們的吉他老師……換言之,八十年代是曼徹斯特音樂的黃金年代,這個年代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人很懷念它——而借著正吸引全世界目光的曼徹斯特國際音樂節(jié),我們也希望跟那些錯過了那個年代的年輕樂迷一起,來溫習(xí)一下那些音樂。
九十年代初期風(fēng)靡世界的曼徹斯特之聲有以下特殊的標(biāo)簽:酸性的舞蹈節(jié)奏、上口的旋律、輕松的4/4拍鼓點(diǎn)和獨(dú)特的吉他。而因為那一撥兒樂隊喜歡穿一些布袋般松散的衣服,他們也被稱為“布袋搖滾”——這個說法并不夠流行,但回憶一下那么多搖滾樂隊一股腦兒地穿上松垮的燈心絨外套,你就會就知道曼徹斯特之聲對潮流曾經(jīng)帶來過怎樣的沖擊了。對,后來Stone Roses的主唱Ian Brown單飛走上了潮星之路,與諸多日本潮流設(shè)計師合作,還在阿迪達(dá)斯旗下生產(chǎn)了“Ian Brown”系列球鞋。
三張關(guān)于曼徹斯特之聲你必須要聽的專輯
The Smith
《The Smith》
這張專輯有著冰冷的節(jié)奏、內(nèi)省的歌詞,整張專輯簡潔明快并且充滿張力。在新浪潮和后朋克之間,The Smith選擇了一種更華麗、更詩化的表達(dá)方式。而談起這支樂隊,我們就沒辦法回避他們的吉他,這么說吧,這張專輯里的吉他,基本上就定義了整個80年代后的英式吉他曲的基本構(gòu)架。
試聽地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05wd1FJ6GCE
Happy Mondays
《Pills ,Thrills &Bellyaches》
模糊不清的ACR吉他、渾濁沉重的bass loop和典型acid house風(fēng)格的鼓點(diǎn)節(jié)奏。在那個年代,這是屬于一張未來的唱片,充滿各種驚喜和讓人跌掉下巴的想像力。即便是今天來聽,它仍然時髦。
試聽地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LLh2d-EwzGI
The Stone Roses
《Stone Roses》
這支樂隊、這張專輯被認(rèn)為“發(fā)明”了Oasis,跟拯救英國搖滾樂這一大主題相比,專輯里清新的吉他和讓人忍不住舞蹈的節(jié)奏和矜持的傲慢都變得不太重要。樂隊主唱Ian Brown兩年前來中國接受采訪時說,他眼里的英國音樂只有九十年代初的他們和Happy Mondays。
試聽地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qCG0aaJ7MW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