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倫印象(一):走進BBC
倫敦希斯羅機場,入關檢查處隊伍排得熙熙攘攘。夾在印度大叔和黑人游客之間的那個女孩,瘦瘦小小弱不禁風的樣子,背上一個大包,手里一個小包,頭發(fā)亂七八糟還沒有從11個小時的飛行中緩過神來。
“你,過來?!彼妥呱锨叭?。“叫什么?”“金璐。”“來英國干什么?”“在BBC實習?!薄澳鞘鞘裁矗俊薄班??什么是什么?”“BBC是什么?”“……”“我問你BBC全稱是什么?”“哦,英國廣播公司?!薄昂昧?,可以了。再見?!薄瓦@樣,當我還在等待更多“有意義”的盤問時,就輕而易舉地被歡迎進了英國的土地,倫敦。
我的生命中似乎有許多說不出緣由的出乎意料。BBC的這個實習機會是我參加全國英語演講比賽得到的獎項。得到它很大程度上是巧合。在飛機上我一直在想有多少人默默支持甚至犧牲才讓我有這個機會。我在這里寫這些,希望他們能夠看到,能夠喜歡。
倫敦掠影
這已經是我第二次來倫敦。兩次時間相隔不長,目的不一,但第一眼印象卻很相似。天干干凈凈,城清清爽爽,人匆匆忙忙。
坐火車從機場到城里的話,窗外就能看到一些生機盎然的菜畦,紅墻綠院的宅邸,很少的人,很寧靜的天色。
坐汽車從高速走,就逐漸多了城市的霸氣,高樓大廈肥碩清瘦的都有,穩(wěn)穩(wěn)當當不動聲色地比美。其實這些,也就是第一印象而已。幾條街巷,幾個廣場,光影掠過就以為看到了整個城的樣子。所以這之后的每一天,隨便看看走走就經常吃驚地瞪大眼睛,覺得第一眼的倫敦騙了我。而倫敦天生就是驚人的。
走進BBC
周一到倫敦,周二早上當我站在BBC大樓前面被領著穿過一層層保安往里走時,感覺像好夢開始了。
BBC World Service的大樓在倫敦市中心,出入多次才逐漸弄清它的結構,龐大的主樓旁延伸出的側樓,再連接起來,中間圍出巨大的空地,一個小小的人站在那里,會有到了古羅馬斗獸場的錯覺。建筑無疑是很古老的,門頭上繁復的雕刻有中世紀的遺風。我對建筑不夠精通,不敢亂說,單單感受那種氣場就足以震住人心了。
我的部門指導是BBC Learning English中國組的制作人楊老師。跟著她參與制作網站上的英語教學欄目是第一個星期的工作。
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關于公共演講的采訪兼教學的雙語節(jié)目。如果你經常關注BBC Learning English的中文版網站,應該不久就可以看到和聽到。由于之前我有播音和教英語的些許經驗,再加上楊老師和同事們的幫助鼓勵,整個節(jié)目的制作還比較順利。第一次在BBC的錄音棚里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音,于是美美地照了幾張留作紀念。
中國組里有幾個中文能力頗為強大的英國同事。有一次身旁安靜工作著的英國帥哥突然嘆了一口氣,說了聲“乖乖隆地咚”,我嚇得手里的喝水杯子差點砸掉,然后笑了一整天——那可是我家鄉(xiāng)的標準方言!
每一個做這份工作的人,相信對于語言都有多多少少的迷戀。辦公室里有會好幾種語言的人,有婚禮完全按照奧斯汀小說來布置的文學迷,自然也有在慈善書展上抱回來大本大本字典的人。而最近則加進了一個我。
點滴感受
作為一個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很多英語初學者會問我怎么學英語。我常常一時答不出來。畢竟不同的人可用的資源、利用這些資源的能力、以及堅持的毅力都大不一樣。
我自己學英語的過程是幸福并且幸運的,但是想想自己糟糕的德語,以及在德語課上呆呆看著老師云里霧里的感受,立馬明白一種無奈的絕望。
BBC Learning English網站博客上常常有初學者留言想學英語,但只是羨慕別人,缺乏真正的行動力。我想真正有用的辦法是興趣,是心里癢癢的那種沖動。
這也是為什么來了這里,看到辦公室里同事們每天絞盡腦汁搜羅各種有趣的英語教學資料,編寫各式小文章、小博客,甚至把自己兩歲跳蘇格蘭舞的滑稽照片讓媽媽從蘇格蘭的家里掃描了發(fā)來,當成輔助照片用在網站上的時候,我一下明白了這些努力的意義何在。
當然,閑聊之中還會知道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人生故事,才知道這里也并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光鮮的地方,也有酸甜苦辣的生活種種。不過那又是另一個長長的故事了。我在這里的兩周,體驗或是沒有體驗到的,都或許又是一番無法解釋的出乎意料。